首页 > 专题 > 标准答案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自学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自学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文章共分为两个小篇《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下面是分享的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供大家参考!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是古爬行动物,种类繁多,体型各异,小的体长不到一米,大的体长数十米,重达四五十吨。有食肉的,也有食草的。它们在地球上的陆地或沼泽附近生活,在地球上曾称霸一时。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灭绝了,成为生物史上最大的谜案。这两篇短文,一篇依据在 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佐证了 大陆漂移假说;一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

  思路分析

  《 恐龙无处不在》开篇提出科学领域是紧密相连的,各自的发明都有可能得到相互启发,以引起读者的兴趣:“紧密相连”表现在哪里?有哪些事实能证明它们是互相“产生影响”的?然后举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例子,提出既然寒冷的 气候不适应恐龙的生活,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 大陆去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引出 板块构造理论,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得出在南极发现 恐龙化石这一事件,为 板块构造理论的成立提供了有力证明的结论。

  《 被压扁的沙子》起笔提出导致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原因的一个新观点:个巨大的小行星或童星对地球的撞击,引起人们对这一曾经主宰过地球的生灵突然灭绝的兴趣、并且说明科学家们研究的目的在于“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因为当将来面临这种事件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然后从地质学发现的证据上论证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应该是行星撞击。

  段落结构

  《 恐龙无处不在》的段落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一个科学观点——“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阐述说明内容——由恐龙化石在南极的发现说明“恐龙无处不在”,再由“恐龙无处不在”这一发现推究原因。

  第三部分(15自然段):以“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证据”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 被压扁的沙子》的段落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提出关于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问题,存在的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第2和第3自然段先后举了两个例子提出了关于“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

  第二部分(第5自然段至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这部分分四层。

  第一层(第5、6自然段),说明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我们以后也许还会遇到这种情况,因此,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努力寻找证据来验证这两种理论。

  第二层(第7至第10自然段),说明1961年一位 苏联科学家发现了“斯石英”,并且介绍了它的性质,为下文佐证“撞击说”奠定了基础。

  第三层(第11至第13自然段),说明斯石英不仅可以在实验室制造,而且它在自然界中是可以存在的,不过它们只出现在沙子被强烈挤压的地方。由此推断撞击是可以产生斯石英的。事实也证明,火山喷发是不会产生斯石英的,从而进一步佐证了“撞击说”。

  第四层(第14自然段至全文完),通过亚里桑那大学的约翰·F·麦克 霍恩和几位合作者研究 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的例子,进一步证明“在斯石英出现的地方肯定发生过撞击,而且肯定没有发生过火山活动。”从而得出“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而应该是撞击”的结论。

  2说明顺序编辑

  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所以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解释清楚。

  说明方法

  要理解这两篇短文,还要注意作者运用的引人入胜的说明方法。首先是举例子。在文章中,作者举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例如,《 恐龙无处不在》为了证明不仅 南极大陆有恐龙化石这一说法,列举“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举‘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的事实,说明南极不止只有恐龙化石,还有别的。说法严谨。

  其次是作比较。例如《 被压扁的沙子》中,谈到斯石英和普通沙子的区别时,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运用了“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的比较方法;在《恐龙无处不有》中将南极的恐龙的命运与其他大陆的恐龙进行比较。“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

  第三是打比方。短文还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又明白如话,如《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列数字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举例子 在一些地方已经发现了斯石英,而且有证据显示这些地区曾经受到了巨大陨石的撞击。

  摹状貌 一些板块被拉开,问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版块也许会缓慢的像另一板块下面俯视 除上述的方法之外,还有“列数字”“作诠释”等说明方法,这里不一一分述。

  准确语言

  “在一个科学领域作出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中的“肯定”一词,又如“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中的“最终也许”和“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有过一次‘大绝灭’”中的“毫无疑问”等都能体现语言的严密和准确。

  教学建议

  这两篇科普文章所介绍的都是比较深奥的科学知识,但由于作者采取了朴实、明白如话的语言,使原本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又《 恐龙无处不在》是从恐龙化石遍布全球的角度来谈 大陆板块的移动;《 被压扁的沙子》是从探寻恐龙灭绝的原因推断地球可能曾受到的撞击。通过这两篇短文的比较阅读,让学生懂得写作文章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下笔。重在通过阅读,整体感知,进一步挖掘文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世界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更多相关内容:
    英语对话短文两人 麻辣短文 阅读短文,绿色校园,亲爱 短文剪报,推荐理由 祝外孙女成长的短文 九九重阳节祝福短文 养花短文 短文两篇谈读书不求甚解

上一篇:夜里的大地 夜里的烛光

下一篇:武陵春李清照赏析_赏析武陵春

1237225